中央到底該不該出手,幫助地方政府化解債務壓力?先說說我們政府債務的總體情況,根據(jù)中國人民銀行數(shù)據(jù),中國政府債務余額為62.5萬億元,其中國債余額25.7萬億元,地方政府債余額36.8萬億元。
如果僅看這些顯性政府債務的話,前中國的債務總體水平還算良好。但加上未公開的那部分隱性債務,比如地方政府的城投債務,政府債務的杠桿已經不低了,債務總體的壓力或已接近美國。
目前國內經濟復蘇的跡象并不明顯,我個人覺得,其中地方政府的債務力問題,已經成為制約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市場都在待新一輪調控政策出臺,包括期待推出如何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舉措。為此不少專家也都呼吁,由于中央祝福負債水平比較穩(wěn)健,所以應該擴大“中央本級債務”,緩解地方債務風險。
比如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,比較主要經濟體中央政府的杠桿率水平,中國幾乎是最低的;而地方政府杠桿率,中國是最高的。
當前需適當加大中央政府發(fā)債規(guī)模,為地方經濟減負。由于地方政府的債務中,存在相當一部分隱形債務,而且這部分債務的舉債成本比較高,需要通過發(fā)行低成本的債券來置換,如中央財政發(fā)特別國債來置換地方債。
但中國財政學會會長、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卻不這么認為,他強調不應通過債務置換解決地方債風險,要守住中央“堅決不救”的底線,通過債務展期、出售資產等方式逐步化解風險。
樓繼偉認為,通過債務置換,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會引發(fā)道德風險,導致地方債務規(guī)模越來越大,他說過去中央政府做過債務置換,結果現(xiàn)在的債務規(guī)模比那時越來越大,再置換一次,地方政府的債務規(guī)模會會更大,所以這事不能再做。
樓繼偉同時還說,他不認為地方政府債務會出現(xiàn)大規(guī)模暴雷,目前有一種傾向在加強,那就是渲染地方債風險給政策施加壓力。
不知道樓部長發(fā)表這些觀點的時候,有沒有到地方政府,特別是基層政府做一些實地調研?建議應該下去走走,可能問題會看得更清楚。
總體來說,對對于中央政府要不要出手,幫助地方政府化解債壓力,這兩種觀點很對立,那么決策層最終會走哪條路呢?大家對此怎么看?
關鍵詞: